第三章 氣候
本鄉位處亞熱帶,四面環海,因得海洋洋流之調節,四季分明,但因緯度較高,氣溫遠較臺灣為低。依據海軍大氣海洋局所提供的氣象資料顯示,民國99年溫度統計,該年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8.8度。本鄉春夏霪雨霏霏,西南季風帶來雨霧,潮濕不已;秋冬乾燥,尤以東北季風夾雜疏雨,凜冽入骨。雨量則甚少,近年平均雨量僅約850公釐。
東引氣象觀測主要為中央氣象局及海軍大氣海洋局,中央氣象局則與海軍大氣海洋局從民國81年11月共同設置氣象合作站,在馬祖地區裝設地面氣象自動觀測儀器,蒐集當地資料供天氣分析與預報應用。而後為了能建立完整正確的氣象資料及對馬祖地區直接提供便捷且多元化的氣象服務,經中央氣象局多次派員前往馬祖會同連江縣政府實地勘查後,民國85年6月23日初步選定南竿鄉秋桂山為設站地點,8月1日向交通部提報「建立金門、馬祖氣象站計畫(草案)」,經交通部及行政院核定建站後,就用地取得進行協商,於2002年完成私人土地價購及公有土地撥用作業,成立馬祖氣象站籌備處,規劃各項建站業務及協助工程進行。民國92年12月24日舉行落成啟用典禮,「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馬祖氣象站」正式成立。民國93年1月1日起開始進行綜觀天氣觀測業務。
民國99年9月15日,中央氣象局布放在東引燈塔附近海域的海氣象資料浮標站啟用,民國106年5月23日,東引自動氣象站落成,6月7日揭幕啟用,中央氣象局局長辛在勤表示在完成東引自動氣象站的設置後,氣象局將繼續規劃在東莒及彭佳嶼建置岸基測波儀,提供海面即時監測資料,增進馬祖船隻航行安全。
一、季風
本鄉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區,受季風影響甚為明顯,風向因季節而形成一定之規律,甚少變化,春季(3至5月)盛行北風,偶爾吹西南風,6至8月多吹西南風,秋天多東北風,冬天多北風,整年無風時日甚少,其風速大小亦隨季風而異,時入秋冬後,季風挾大陸冷氣團南下,風勢強勁冷冽。
(一)東湧氣象歷史資料
清朝海關至少在光緒12年(1886)便已在燈塔設置氣象測候站,東湧燈塔於光緒31年(1904)完工啟用,其塔頂便設有風向儀,在當年應即有氣象測候站,所以在1905年即錄有東湧的相關氣象資料。另外清末耶穌會在上海設立的徐家匯天文台,為當時中國最早的氣象觀測站,亦進行蒐集和觀測各項氣象資料,例如光緒1907年(光緒33年)年2月16日徐家匯天文臺公告中國海濱風潮象號釋例(特為中國漁舟商舶而設),謂近自電報發明,颶風起於遠方而該天文臺往往能先知之,經與中國海關會商,在重要口岸設立高杆懸象號,以為各船預為防範,此次公告在海關燈塔懸象號者包括東犬山和東湧山。[1]此外民國24年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發行的《氣象月刊》亦錄有若干年東湧氣象資料,以下選錄數則,另竺何楨主編的《中國之溫度本編》謂當時全中國有296個測候站,東湧即為其一。[2]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蒐藏的東引燈塔照片(1904拍攝),燈塔頂端即設有風向儀。[3] |
|
1932年《中國沿海鐙塔志》東湧燈塔霧砲施放演習照片。[4]從照片中可以看到燈塔頂端的風向儀及測雨設備(圖下方)。 |
|
圖表2-2 1935年2月東湧海關測候所逐日氣象表。[5] |
|
圖表2-3 1936年11月東湧海關測候所逐日氣象表。[6] |
|
(二)民國94年到99年氣象資料
民國94年,東引海軍指揮部設置氣象相關設備,並有專人負責全天候對於東引地區的風向、風速、雨量與氣溫等進行測量與記錄,所有氣象資料均定期送往設在高雄左營的海軍大氣海洋局,進行統計與保存,以下氣象資料由海軍大氣海洋局提供。
(一)民國94年到99年每月平均風速:(單位:節)
民國94年 風速(節)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 |
14 |
11 |
11 |
13 |
14 |
17 |
13 |
11 |
14 |
14 |
16 |
民國95年 風速(節)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6 |
15 |
10 |
11 |
10 |
10 |
18 |
14 |
11 |
10 |
10 |
16 |
民國96年 風速(節)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5 |
10 |
12 |
11 |
7 |
10 |
15 |
12 |
12 |
15 |
17 |
14 |
民國97年 風速(節)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6 |
16 |
10 |
10 |
10 |
16 |
17 |
11 |
14 |
11 |
14 |
14 |
民國98年 風速(節)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0 |
14 |
13 |
12 |
10 |
12 |
13 |
11 |
10 |
14 |
16 |
12 |
民國99年 風速(節)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1 |
13 |
12 |
12 |
10 |
10 |
11 |
09 |
09 |
14 |
14 |
10 |
(二)民國94年到99年風向統計:
民國94年風向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北 |
北 |
北 |
西北 |
北 |
西北 |
西南 |
西 |
東北 |
北 |
北 |
北 |
民國95年風向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北 |
北 |
北 |
北 |
北 |
南 |
南 |
西南 |
北 |
北 |
北 |
北 |
民國96年風向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北 |
北 |
西南 |
東北 |
東北 |
東 |
西南 |
東 |
北 |
北 |
北 |
北 |
民國97年風向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北 |
北 |
北 |
北 |
北 |
南 |
南 |
西南 |
東北 |
北 |
北 |
北 |
民國98年風向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北 |
北 |
北 |
北 |
北 |
南 |
南 |
東北 |
東北 |
北 |
北 |
北 |
民國99年風向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北 |
北 |
北 |
北 |
北 |
南 |
南 |
南 |
南 |
北 |
北 |
北 |
二、氣溫
(一)民國13年至25年氣溫紀錄
圖表2-4 民國13-24年(1924-1935)東湧平均氣溫表。[7] |
|
圖表2-5 民國9-24年(1920-1935)東湧最高溫表一。[8] |
|
圖表2-6 民國9-24年(1920-1935)東湧最高溫表二。[9] |
|
圖表2-7民國9-24年(1920-1935)間東湧極端最低溫表一。[10] |
|
圖表2-8民國13-24年(1924-1935)年東湧最低溫表二。[11] |
|
圖表2-9 民國13-24年(1925-1934)東湧平均高溫[12] |
|
圖表2-10 民國13-24年(1924-1935)東湧平均低溫。[13] |
|
(二)民國94-99年氣溫
本鄉氣溫亦受季風影響,民國99年全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8.8度;夏季吹南風,以8月最熱,達攝氏28.3度;冬季受東北季風侵襲,1月最冷,平均只有攝氏10.6度。本鄉近6年之平均溫度為攝氏19.2度。
茲將民國94年到99年氣溫資料整理列表如後:(攝氏/單位:度)
94年溫度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8.3 |
8.6 |
9.5 |
15.6 |
20.4 |
24.0 |
26.1 |
26.7 |
25.8 |
21.8 |
18.5 |
10.8 |
95年溫度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0.4 |
10.1 |
12.5 |
17.6 |
21.1 |
25.3 |
27.9 |
27.4 |
25.9 |
24.1 |
20.3 |
13.9 |
96年溫度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0.1 |
12.8 |
13.7 |
16.0 |
22.2 |
25.6 |
27.4 |
27.6 |
25.9 |
22.8 |
17.6 |
14.4 |
97年溫度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9.6 |
7.7 |
13.1 |
17.4 |
21.6 |
25.0 |
27.0 |
27.7 |
26.7 |
23.5 |
18.0 |
13.9 |
98年溫度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9.9 |
13.0 |
12.5 |
16.3 |
21.4 |
25.0 |
27.4 |
28.0 |
27.0 |
23.1 |
17.1 |
12.6 |
99年溫度資料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0.6 |
10.8 |
12.4 |
14.3 |
19.6 |
22.9 |
26.7 |
28.3 |
27.5 |
21.3 |
16.9 |
13.9 |
三、雨量
本鄉雨量稀少且不均勻,四季常旱,冬季尤甚,枯水期長達半年之久,嚴重影響作物成長及民生用水。本地區年雨量近6年來平均約為850公釐,以4至6月梅雨期間,及7、8兩月颱風帶來豪雨,雨量較豐沛,而以11月至次年1月降雨量最少。
(一) 光緒31年—民國22年(1905-1933)東湧降雨情形
圖表2-11 光緒31年—民國22年(1905-1933)東湧月降雨量表(單位:釐米)。[14] |
|
圖表2-12 光緒31年—民國22年(1905-1933)東湧月降雨日數表。[15] |
|
圖2-13 〈福建省沿主要都市及島嶼平均雨量及降雨日數〉,紅色線條代表東湧1905-1933)。[16] |
|
(二)民國94-99年雨量
本鄉雨量完整資料自民國94年起開始有完整紀錄,茲將民國94年至99年雨量列表如下:(單位:公釐)
94年 雨量(公釐)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32.6 |
48.0 |
66.5 |
17.8 |
239.4 |
56.8 |
182.2 |
35.0 |
137.9 |
32.1 |
39.7 |
27.6 |
95年 雨量(公釐)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2.6 |
77.6 |
32.5 |
64.6 |
196.3 |
206.5 |
102.5 |
136.6 |
31.4 |
11.0 |
33.1 |
86.8 |
96年 雨量(公釐)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35.6 |
19.8 |
29.3 |
52.5 |
16.6 |
118.0 |
98.3 |
101.5 |
113.9 |
352.5 |
75.7 |
46.8 |
97年 雨量(公釐)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54.6 |
35.0 |
42.4 |
83.5 |
91.7 |
107.8 |
83.2 |
10.0 |
182.6 |
70.3 |
12.7 |
2.6 |
98年 雨量(公釐)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7.0 |
35.2 |
30.3 |
72.9 |
8.0 |
132.5 |
40.7 |
178.6 |
34.0 |
9.9 |
156.6 |
37.4 |
99年 雨量(公釐)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6.7 |
71.3 |
110.8 |
120.6 |
78.4 |
51.6 |
28.5 |
18.3 |
20.6 |
32.6 |
14.1 |
42.6 |
四、颱風
據馬祖氣象站記錄,自民國93年設站至99年底,總共有17個颱風影響馬祖地區,亦即馬祖每年約有1.6個颱風。
近半世紀以來,造成本鄉損害最大的是民國55年9月3日的「艾麗絲颱風」,強烈颱風艾麗絲從臺灣海峽北部,由東向西直撲東引,近中心最大風速為每小時130公里,近中心最低氣壓為930毫巴。這次強烈颱風造成本鄉民房毀損無數,大批民眾流離失所,並且,東湧燈塔亦嚴重損壞,透明玻璃罩及折光鏡機中央透鏡受損,無法繼續發光。本鄉民眾稱之為「九三颱風」。
[1] 1907年2月16日《申報》,北京愛如生數位化技術研究中心《晚清民國大報庫》:http://server.wenzibase.com/spring/front/mutitobook
[2] 竺可楨主編,《中國之溫度本編》(南京: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1936),頁ix。
[3] https://iiif.lib.harvard.edu/manifests/view/ids:16369332
[4] “Banister, T. Roger. The Coastwise Lights Of China :An Illustrated Account Of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Light, https://iiif.lib.harvard.edu/manifests/view/drs:44366557$151i
[5]《氣象月刊》第8卷第2期(1935),頁44。
[6]《氣象月刊》第9卷 第11期(1936) ,頁51。
[7]竺可楨主編,《中國之溫度》(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36),頁134。 https://archive.org/details/zhongguozhiwendu00zhuk/page/134/mode/1up?view=theater
[8] 竺可楨主編,《中國之溫度》(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36),頁354。
[9] 竺可楨主編,《中國之溫度》(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36),頁605。
[10] 竺可楨主編,《中國之溫度》(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36),頁605。
[11]竺可楨主編,《中國之溫度》(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36),頁606。 https://archive.org/details/zhongguozhiwendu00zhuk/page/134/mode/1up?view=theater
[12]竺可楨主編,《中國之溫度》(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36),頁710。 https://archive.org/details/zhongguozhiwendu00zhuk/page/134/mode/1up?view=theater
[13]竺可楨主編,《中國之溫度》(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36),頁792。 https://archive.org/details/zhongguozhiwendu00zhuk/page/134/mode/1up?view=theater
[14] 南洋協會臺灣支部,《福建省統計時報》,頁8-9。此書係日本翻譯福建省秘書處統計《統計時報》第3卷1-11號而來。取材自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網頁:https://dl.ndl.go.jp/pid/1903638/1/4
[15] 南洋協會臺灣支部,《福建省統計時報》,頁10。此書係日本翻譯福建省秘書處統計《統計時報》第3卷1-11號而來。取材自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網頁:https://dl.ndl.go.jp/pid/1903638/1/4
[16] 南洋協會臺灣支部,《福建省統計時報》扉頁。此書係日本翻譯福建省秘書處統計《統計時報》第3卷1-11號而來。取材自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網頁:https://dl.ndl.go.jp/pid/1903638/1/4
最後異動時間:2024/11/19 下午 05:28:08
鄉長信箱:dongyin77205@yahoo.com.tw (0836)76308
(0836)77281
網頁更新時間:2025-03-15
地 址:連江縣(馬祖)東引鄉中柳村121號
Google map 鄉公所位置圖
連江縣東引鄉公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21 dongyin Township Administration,Mats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