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陸淪陷前後之馬祖
一、川石海保轉進
民國38年5月,中共渡江,襲捲江南,福建人心惶惶,大有朝不保夕之感,福建省戒嚴司令部副司令王調勳,本著軍人守土有責和誓死不屈的精神,於5月11日在福州佑民小學召集全省幹部開會應變,決定萬一省垣不守,陸上實力無法與中共抗衡時,即退守海島,繼續反共到底。
6月3日,福州綏靖公署發佈命令:「派王調勳為福建海上保安第一縱隊司令,林滄圃為副司令」,這支閩江地區的反共生力軍,遂正式在閩江口外的川石島組成,此一海保第一縱隊編成時,共擁有5個支隊,同時還有各縣的地方自衛團隊做為外圍力量,聲勢相當浩大。
民國38年7月底,中共陳毅部隊第三野戰軍之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軍及二十軍之一部,稍事整頓,即由滬杭南下,分竄至南平、古田、霞浦地區, 8月初逐漸向福州迫近。
8月11日,中共發動攻勢,與國軍發生激戰,至8月14日,國軍外圍之三都、寧德、羅源、丹陽、白沙、福清等據點,均先後陷共軍之手。
8月15日,共軍第三十一軍猛攻連江(大陸之連江縣,非指馬祖),與國軍第七十四軍激戰甚烈。16日,中共續攻馬尾,與國軍第二○一師之一個團激戰至黃昏,馬尾失陷,而閩江下游馬尾至琯頭水路,盡為共軍所控制。
8 月17日,中共第二十八、二十九軍向福州猛撲,並向閩海沿岸推進,王調勳部隊奉命掩護國軍撤退,在馬尾、琯頭一帶與共軍數度激戰,最後始奉命轉至閩江口外的馬祖島。
二、海島慘澹經營
9月1日,馬祖守備區指揮部成立,隸屬臺灣警備司令部、馬祖防務由國軍 二○七師六二○團接手,協同馬祖海軍巡防處共同戍守各島,當時由海軍巡防處上校處長關鏞兼任第一任指揮官,步兵上校周中鋒為副指揮官。王調勳則率海保部隊駐守白肯島(即今之馬祖西莒島),王司令以為北面之東引為閩北海面之屏障藩籬,乃兵分一支派王仁貴、陳逸民率領駐守東引,另一支則由李峙福駐防高登,期建立新的海上游擊基地。
當時正是王司令部最艱苦時期,因為交通阻梗,與上級及友軍都失去聯絡,而馬祖又是一個貧困小島,除了少數蕃薯以外,一無物產,數千同志陷於飢寒交迫中,每日只能吃一餐,以維持最低生活,但為了國家民族,雖經千磨百難,卻始終不以為苦,或暴露出一絲意志動搖現象。
海保部隊駐防白肯後,部隊的部分給養終算解決了,但是粥少僧多,依然不減困苦,這段期間,大陸許多忠貞青年,紛紛來歸,人數迅速增加,陣容日益壯大,於是奉令擴編,很多志士因海島容納不下,在王司令的指示下,冒險潛回大陸,進行敵後游擊工作。
當時大陸陷共,閩江封鎖,大陸柴米來路已絕,物質需求倍感拮据,時南、北竿塘乃用銀元交易,白肯游擊隊發行副食券,與銀元互通,然而海島童山濯濯,構築防禦工事材料奇缺,雖刨根割叢也無濟於事,不得不借用民間門板,有時無門板可借,只好拆漁寮民屋,甚至田埂上的石塊都被搬走利用;有時爭草燒、爭水喝,軍民屢有小衝突。而有些魚郎、商賈,因閩江封鎖,回大陸無門,不但無法侍奉父母,更有拋妻別子之痛。在海島謀生,軍民都深知亂世苦況,相互依存,大夥重新在此生根。
鄉長信箱:dongyin77205@yahoo.com.tw (0836)76308
(0836)77281
網頁更新時間:2025-03-26
地 址:連江縣(馬祖)東引鄉中柳村121號
Google map 鄉公所位置圖
連江縣東引鄉公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21 dongyin Township Administration,Mats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