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此為回最上方的控制,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至中央區塊 至網站導覽
x
動畫海浪
燕鷗
燕鷗
燕鷗

:::

附錄

  • 轉寄
  • 列印
  • facebook
點閱數:12

鄉野傳說


三、鄉野傳說

海皇帝蔡牽的故事
作者:陳瑞琛

(一)序

去過南澳天后宮,而且對於所供奉的神明曾仔細研究過的人,可能發現:在媽祖娘娘的左殿,有尊令人陌生的神祇,而他,就是東引鄉民所慣稱的「犁麥大王」。

「犁麥大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神明,東引島上知道的民眾已經不多了。鄉內資深元老,今年快八十高齡的陳瑞琛老先生,為使「犁麥大王」這個屬於東引島的故事能夠流傳下去,特別翻出了將近七十年前塵封的記憶,撰寫成這篇「東引民間傳奇」犁麥大王的來源。

故事一直圍繞著主人翁-蔡牽,他是一個殺人如麻的大海盜,而他的數個根據地之一就是東引,蔡牽即是在東引島上親眼看到犁麥大王顯靈,因此逃過一死劫。最後的結局也很「正常」,壞人終於難免惡報而死,但是逼死他的卻是擔任剿匪指揮的表弟李長庚,讓人在讀過之後,除了對壞人受正法而大快人心外,卻也使心中充滿一股莫名的哀傷,因為兩位表兄弟竟因成長環境的不同,最後演變成刀鋒相向的人倫悲劇。整個故事懸疑刺激,尤其是最後有關蔡牽這位海盜寶藏的秘密,必然會吸引讀者您的興趣!

為使文句更為順暢,故事的結構更為完整,在徵得作者同意後,稍加修改,但是陳瑞琛老先生對地方民俗信仰的貢獻,必將獲得大家一致的肯定與讚賞。
--東湧日報社編輯部謹誌

(二)本文
   
犁麥大王顯靈事跡,根據傳說,是在清朝嘉慶年間。故事主要是在講述當時在福建省兩位表兄弟,一位姓李在朝任武官,另一位姓蔡則流落閩江口,成為橫行海上的海盜頭子。當時曾流傳著一句形容這對表兄弟間的命運關聯:「李青菜(蔡)葉綠,李紅菜(蔡)葉黃」,其中「黃」在福州話裡與「完」同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李」剛生長時又小又青,而菜葉則正值碧綠;待「李」紅透成熟時,菜葉則枯黃,「蔡」接近末日了。

話說在清嘉慶年間,中國在東南沿海一帶時有海盜出沒侵襲,而生靈常遭塗炭,福建省也包括其中。在福建閩江附近,有一對表兄弟,這對表兄弟中年紀較長的表兄姓蔡名鏗,又叫蔡牽,表弟名叫李長庚,李長庚的父母也就是蔡牽的舅父母。

蔡牽是家中的獨子,但自幼父母早逝,因此投靠舅父母家。蔡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時邀三五兒童嬉戲,由他自扮山寨大王或海盜頭目,而李長庚雖然年紀比他小幾歲,卻常邀其他幼童扮演官兵捉拿強盜。就在那時起,表兄弟即常因所扮角色不同而爭辯、打架,當然表兄弟感情也就不甚和睦了。

蔡牽約在十四、五歲時,他即因不聽從舅父母的管教,離開舅家在外飄泊,過著半飢半餓的日子。這樣子過了數年,他雖然沒有正常飲食,難得飽餐一頓,而且三餐不繼更是常有的事,但其天生體質佳,且面目尚稱端莊,單看外表還頗為斯文呢!可是事實上他生性殘暴,而且兇狠強悍。

成年後,蔡牽由於有領導的天賦,開始招集一、二十人,整天不務正業,在閩江口一帶,做搶船擄貨的無本生意度日。繼而更擴展規模,在福建沿海各地,招收一些無業的遊手好閒之輩為夥,開始真正的海盜生涯。蔡牽不但帶著這批匪眾在海上打劫客貨商船,也時常登岸打家劫舍,並搶奪良家婦女為妻,甚至曾有數個月中,連搶數個婦女的紀錄。這些被蔡牽劫擄的婦女,有的因不順從被迫偷生跳海自殺,有的不從強暴後被推入江河。唯其中有一婦女例外。

這名婦女姓楊名花,本不守婦道,當時鄉上的人特地在她姓名上加上了「水性」兩字,而且背地裡叫她「水性楊花」。但是此婦頗有幾分姿色,嬌媚動人,未被蔡牽擄入賊寨前,她原是一個漁夫的妻子,家境並不富裕,而且因為性好淫蕩、貪慕虛榮、懶惰成習慣,致不守本份,所以她早就紅杏出牆了。

楊花被擄入賊船後暗忖:在名稱上雖被外人稱為賊婆,不好聽一些,四周的人卻都稱我為夫人,在生活方面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當賊寇夫人有「吃不盡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綢緞綾羅」,平日則有男女僕人使喚,倒也事事稱心如意。

因此楊花就此成為蔡牽的「押寨夫人」,當時多住在船上,過了一兩年也為蔡牽生下了一個男孩,由於男孩恰好在船上誕生,故取名為「舟生」。孩子誕生後,蔡牽心想家眷長住在船上也不是辦法,便將妻兒遷往「俞山島」居住,還特地買下兩個少女供作侍婢。他又有鑑於家中應有一個忠實男人照顧內外事務並料理膳食之事,但是蔡牽也深知妻子性好淫蕩,所以他特意在諸嘍囉中挑選了一個年老貌醜的當奴僕供妻子使喚。此人雖然年屆六旬,體力卻尚稱強壯,滿臉鬍鬚麻面,臉上還有塊如鵝蛋般大的紫紅胎記,十分醜陋,同夥都稱他「小麻子、老麻子或鬍麻子」。但是此人個性刁滑,做事細膩,非等閒之輩。

楊氏被人稱為水性楊花確是事實,由於蔡牽時常外出不在楊花身邊,而楊氏好淫,慾念時常在腦中作祟,左右卻無一名年輕男子。也是鬍麻子桃花運當頭,因為鬍麻子經常捧點心茶飯給楊氏食用,有許多機會正好接近她;有一夜,楊氏正逢慾火難禁,正在無奈之際,遠遠望見鬍麻子捧著點心前來,她心下一喜,故意不叫婢女去接,親至房門口以手勢(暗號)要鬍麻子直接端至房中。兩人在房中自是幹起那不可告人之事,從此之後,兩人便經常乘機共赴巫山,暗會雲雨,兩婢雖知此事,怎敢道破,此節淫蕩事暫且不表。

再說蔡牽,他以前結夥為盜,根據地即設在東湧,今改名「東引」,而俞山、西洋、浮鷹、四礵等附近諸列島也是他的巢穴之一,又過數年後,他將根據地遷往俞山島。

為海盜者當然以海為主,在海上做無本生意,其所劫之財物必須有一個適當地方囤積,所以把總賊窩設在俞山島,第二副總巢穴設在東引。(東引的掌故尚有二三,容後另撰文敘述)。再說,他的老婆楊氏長住俞山島,因此所劫來的財物諸般珍貴的物品多半存放在俞山島。

蔡牽在經過數年的經營後,集有大小頭目嘍囉數千眾,蔡牽並自稱為「海皇帝」擁有各型大中小帆船九十九艘,當時船隻沒有機械動力,僅靠風力航行。

為何蔡牽的賊船只有九十九艘,而不是一百艘或更多呢?說也奇怪,每當船隻總數超過一百艘時,不過三天,就會因觸礁、或被風浪吹翻幾艘,並損失大小頭目嘍囉數十人,船數又剩下九十九艘。據傳述,經過十多次增加船隻數目的挫敗,轄下眾多頭目即向蔡牽建議,今後不再搶奪其他船隻,使船數維持在九十九就可。但蔡牽雄心勃勃,曾幻想擁有三百艘才滿意,沒有聽從部屬的勸阻,仍然利用機會不斷加船隻數目。

就在連續三個月中,在很安全的情況下,竟連續疊挫五次、損失帆船二十多艘與匪眾二百多人。就在達失敗十多次之後,帆船數目最終又回復九十九艘,此時蔡牽才算完全死心,也認為天數註定,才接納屬下建言,不再搶奪船隻,蔡牽這幫強盜由此時起,就一直保持九十九艘船的數目達十餘年之久。

當然在蔡牽最活躍的十餘年間,閩、浙、粵一帶沿海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難以估計,甚至各商港之貨船,若駛經蔡牽出沒的海域,難逃殺戮的命運。

蔡牽的表弟李長庚則走向另一完全不同的發展。他自幼棄文習武,竟靠著自己的努力與機運,得到朝廷信任而官授閩、浙、粵剿匪統帥,並屢次奉命征剿閩、浙、粵等地海寇。

但是閩江口的海盜匪首蔡牽與李長庚是表兄弟,有親戚關係,而李長庚又常聽到民間流傳的「李青菜葉綠,李紅菜葉黃」之句,李長庚認為此時正是「菜葉綠」匪寇氣焰最熾之時,他卻還是青年,未到「李紅」而「菜葉黃」的時期,依此推斷,海盜蔡牽等之氣數未盡。有了上述看法,李長庚在率兵數次征剿中,對於陣容不弱的海盜船隻,僅以虛張聲勢方式應付一番,均讓匪船逃逸兔脫。

但是有一次官兵探知蔡牽將於某日,親自督率全部嘍眾,在東引俟機攔劫外國貨船,朝廷特派李長庚率領百艘帆船前往征剿。

那天正逢海上吹著強勁的南風,海盜船約有八、九十艘都停泊在北澳港內,伺機而動。而李長庚率領的剿匪船不下百艘,從福州港出海,經過馬祖,南竿與白犬(今改莒光鄉)方向順風直航東引,估計只要一小時後即可扺達東引。

可是就在海盜賊寇將於這次大征剿中覆滅之際,東引島上有一個未正式授封之神,自言道:「海盜尚有數年賊運,若就此把它結束,豈不便宜了不少幫兇為惡之人,而且蔡牽的妻子以及為惡者數十人尚留在俞山島未除。」所以這位不知名的神明,即顯靈「犁麥」一幕給蔡牽,使蔡寇匪幫躲過此劫。

這位不知名的神究竟是如何救了蔡牽?話說海盜船仍停泊在北澳港時,蔡牽在船中突感心神不寧,坐臥難安,於是便站起來信步踱走至船尾駕駛坪處。仰望天空,萬里無雲,強而有力的南風迎面吹襲著,一轉眼間,卻突見北澳嶺上有一個農夫,牽著一頭大黃牛正在一塊土地上,把青青綠綠未出穗的麥芽一畦一畦犁掉。蔡牽見此情景詫異不已,自言自語:「那有如此農夫,竟把青綠未出穗的麥犁掉,真是奇怪。」於是立即派人上山查看究竟,並囑盡速回報。

那數個嘍兵即刻划著小舢舨登岸,爬上北澳嶺後卻不曾看見那個農夫,也不見半株青麥,但卻遠遠望見馬祖方向的海面上,有數十艘龐大的帆影,當時並非漁汛季節,海上不應該有如此多的帆影,幾個嘍兵互望一眼,經驗告訴他們事情不妙了,數人立即奔回船上回稟蔡牽。

蔡牽聞報後,心想八成是征剿的官船來了,與官船硬碰,絕對討不到便宜,因此立即下令所有匪船啟錨揚帆,順風而逃,避免了一場可能的大劫難。

蔡牽率眾海盜返回總窩俞山島後,正準備與闊別數旬的楊花老婆重溫燕好,卻得到部下稟報,夫人已於半個月前,因為偶感風寒,結果卻轉成急症,藥石罔效,仙逝數日了。蔡牽聞訊悲傷不已,後又思及人死必葬,因此決定親自督建墳墓,隆重安葬楊花,以彌補他未見到楊花最後一面的缺憾。以蔡牽殘暴之性,竟對楊花如此思戀,倒也是一項奇聞。事實上蔡牽為楊氏大造墳墓,還另有用意,而且也間接與直接,製造了慘無人道的一次大慘劫。

因為蔡牽自稱海皇帝,在海上與陸地搶劫了十多年,除了殺害人命無數外,更擄掠了無數金銀珠寶、難以估計。直到今天,東引島上還流傳著一句民諺,描述蔡牽的財寶「九罈十八缸,一缸連一缸,誰人能得到,舖路到連江。」據傳聞,此諺語原指距連江縣二、三十里地方,而且海岸巖石因受海水侵襲,高低不平,崎嶇難行,故才說能得到此財寶後,就有錢造橋舖路到連江。

這些掠奪來的貴重珍物,蔡牽悉數交由楊氏保管,而現在妻死子幼,再托乏人,因此決定將所有貴重珍品,均作為其妻的陪葬之物。但是他心中暗想,如果明目張膽的將陪葬品隨棺而葬,日後必定遭人盜竊,所以建造一座巍峨壯觀的大墓,另外則計劃在海邊山坡上,暗中另挖一條大甬道,甬道口由小而大,其內側以石砌成,建造宮殿式小樓房數間,能容納棺槨及陪葬品。但由於通道口設計得很小,下葬後出口處覆以大量泥土,等到野草生長後,便永遠找不到了。這條甬道內寶物至目前為止尚未出土。

其實蔡牽的智力極高,唯一缺點就是識字不多,建墓事宜都是由他自己親自籌劃,並指派專人負責督建。為建造大型墳墓與甬道,蔡牽共僱了大小工匠百餘人(這一批工作人員都是運途不利,性命該絕之人)。蔡牽還囑監工者,傳話給所有的工作人員,因為工程急迫,必須日夜輪流加班趕工,不准停歇;同時蔡牽並表示,所有的工作人員必須等到全部竣工之後,才能離開返家,工資暨獎金也將等待完工時一次發給。蔡牽還在墓旁建造大小工寨數間,以供工人們居住,但其真正用意卻沒有人知道。

楊花墳墓建造工程,蔡牽係指派其親信人負責督建,限時完工。至於蔡牽本人則親率數十艘帆船直航東引。為感謝那位不知名的神祇顯靈指點,使海盜們躲過一場大劫難,蔡牽就選定東引南澳港口,以半擄搶手段購買材料,僱土木工匠並派嘍兵,共同建了一座「天后宮」。在這座天后宮裡,正中央供奉天上聖母(媽祖娘娘),右邊祭祀福德正神(土地公),左邊供奉的就是犁麥大王。由於蔡牽自稱「海皇帝」,所以特別封這位顯靈的農夫狀神明為「犁麥大王」,同時雕塑神像,一直奉祀至今。

數年前「天后宮」巨大整修,重新改建,雕樑畫棟,座殿雕刻,飛禽花鳥,筆者特別為「犁麥大王」撰寫一副對聯,其文曰:「犁麥施妙法得道,大王因顯靈受封」。現仍懸於殿前。

蔡牽的親信奉其命令督工營建其妻的大墓與甬道,為能符合蔡牽的要求,全體工匠日以繼夜全力趕工,同時,並由監工傳知全體工匠蔡牽的命令,要求所有人在埋葬當日協助棺槨及陪葬物品安置妥當之後,須至指定地點集合,不得擅離,等候全部喪事完畢後,再發給每人所應得的工資與獎金,另外還有特別的犒賞;若不能遵守這項命令,不但領不到工資、獎金與犒賞,還要遭受責罰。

命令中所言明要給的工資,是這些工匠數個月換來的代價,誰不欣喜?對於這項命令自然也沒有不遵從之理。據傳聞估計,蔡妻出殯當日,送葬的親戚、頭目、負責抬棺木、抬陪葬品、諸執事等,約有四百多人,這些人也被告知,為慰勞諸位參加喪禮之勞累,因此每人在喪事結束後亦有賞金與酒餚賜贈,大家必須也要在某地集合,不可擅離。

楊氏出殯安葬一切事宜仍由蔡牽自己擔任總指揮,蔡牽挑選了十二員親信,在安葬是日每人各發白布條一條,該布條一端染有約三寸紅色,繫於腰間,隨侍在側,聽命行事;又另選十二人各執一柄大刀,負責提調分配等調度諸事宜;最後再選十二人每人佩利劍一把,負責維持秩序,控制時間,兼分發酒餚。這十二位佩劍者,第一是蔡牽的親信,第二武藝高強,第三則是膽大心狠、殺人不眨眼之輩。

出殯當天,天上烏雲片片,使四野充滿一股肅殺之氣。每個人心中都有種異樣的感覺。整個安葬過程約數小時,將告完畢時,有許多人開始疑心其中有詐,因棺木久久仍不進墓穴,卻抬進甬道,有違常理。不過猜疑歸猜疑,行事歸行事,每個人最後仍依事前被告知的命令,集合於某地,因為總不能私自脫離群眾。

在所有人集合完畢後,蔡牽站立山坡上,在眾人面前似乎十分悲傷的說道:「此次吾妻不幸逝世,建造墳墓與甬道多蒙各位極力趕工,才使得吾妻早日安息,這都是各位的功勞,今已安葬完畢,應發給工資與獎金;另有負責諸執事及送葬者,也是煩勞之至,吾將各贈白銀五兩以表謝意。而今到場諸位還另有犒賞。每人各獲贈美酒一瓶、並有餚饌每四人一盒,希望各位慢慢享用。」說畢即帶著繫白帶之人離開,在附近山坡上遠遠靜觀其變。

此時由於已過午後,這些參加喪禮的人,每人都腹飢口渴,大鬧空城計,再加上蔡牽所犒賞的酒餚色香味俱全,當然在拿到之後也不疑有他,盡情享受。那二十四個手提刀劍者,有部份此時也飢腸轆轆,眼見尚有數十份佳餚擺在眼前,當下也顧不了那麼多,便作了不速之客,也來享受一番。福州人罵饞嘴貪食者為「吃尾頓」,這句話用來形容時這些食客是再恰當不過了。

一群人在盡情飲食後,不到半個時辰,一個個紛紛倒地,打滾、掙扎、七孔流血死亡達九成以上,剩下一些不喜歡喝酒、或只吃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飯菜者,亦感腹內微痛、頭暈,卻不能走動。蔡牽遠遠看到這個情形,即命令最親信者,將現在未倒地者,再賜他一刀或一劍,這些前生罪孽深重者,立即作無頭或死因不明之鬼。

此時蔡牽見提刀劍者由於貪食提早結束性命,亦只剩下三十多人,其餘四百餘人則全告死亡。蔡牽怕這四百餘人中還有未死者,為絕後患,又令繫白帶者再到屠場逐一檢視,凡尚有餘氣者,再補一刀,四百多人終於全無活口。經回報蔡牽後,他即帶著剩下的人離開這個「修羅場 」。在回程經過一個斜坡時,殘忍的蔡牽對剩下的隨行人員突然又生滅口之心,便擬了一個互相殘殺之計。他首先下令在這個斜坡休息片刻,並且使持刀者和繫白帶者分立兩旁。在繫白帶的十二個人中,有三個與蔡牽最親,一是其妻胞弟名楊彪,另兩個則是蔡牽堂弟名為蔡牢、蔡固。蔡牽故意使這三個人靠近他的身邊使喚外,對於其他站立兩旁準備聽令的這些部下,他假意用很誠懇的語氣說:「我今天的所作所為,你們盡皆親眼看見,約將近五百個參加者中,僅剩下你們二十多人,也就是我最親信的人。今後你們跟隨我,無論是非都應聽從我的命令,違者將立地斬首,決不寬宥!」說完後,蔡牽即把事先另外備妥的無毒佳餚分賞給這群人,為了讓大家安心食用,他還特別要部屬隨意指派一人,取一份給他吃,在蔡牽吃畢無事後,諸人也放心地跟著開懷暢飲一番。這一批亡命之徒,平日殺人不眨眼,對今日的事也不放在心上,大夥兒一直暢飲至日暮西山才停止。

酒足飯飽之後,一行人繼續往山下走,此時有部份人,心生畏懼,他們怕如果繼續跟著蔡牽,恐怕何時斃命都不曉得,暗想不如趁著天黑,能見度差時,溜之大吉。然後返家捕魚或務農,多作些善事,以補前惡。可是惡人想回頭談何容易,而且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命中註定這群作惡多端的盜匪死期不遠矣。這群人中,提刀劍之人前行,而蔡牽同內弟、堂弟則居中,繫紅帶者則在後。天色將黑之際,蔡牽突然下一道命令給繫紅帶者,向前追殺提刀劍者,這十二位繫紅帶者突接命令,卻不知如何是好,因為此時他們手無器械,恐敵不過帶刀劍者;其次,由於彼此都是在一起闖蕩十餘年的兄弟,有的情同手足,怎忍下手廝殺?正在猶豫之際,蔡牽又狡詐的藉詞說其抗命,令持刀劍者反殺繫紅布者。這些繫紅布之人雖然手無寸鐵,卻都是藝高技精之輩,為保住性命,兩方再不敢遲疑,就開始互毆、互殺、互鬥起來。當時兩隊皆認為「莫非蔡牽是要試驗我們是否忠心?」於是皆全力施為,奮力搏命,終於雙方鬥至見血,甚至有一、二人被殺,到此時兩方均不再客氣,每個人都拿出平生最精湛的武藝,展開性命相搏的生死大戰,這情形正是蔡牽的目的。

大戰在實力相當的狀況下激烈進行,至結束時,繫紅帶者死了八人,提刀劍者死了十人,只剩下兩個人分受輕重傷。而蔡牽又令其內弟與堂弟等三人,以三對三的方式,將那三個受傷未死的也逐一刺死,至天黑四人才回船安歇,此且不表。

在大屠殺數天後,蔡牽心想,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乾脆把心一橫,最後三人也設法幹掉!當晚臨睡前,首先傳喚內弟楊彪至船內艙說道:「你姐的陪葬財寶,現在只有我倆及蔡牢兄弟共四人知道此事,萬一我堂弟叛變,甬道中的財寶被盜,則我一生的珠寶珍品,以及為了保存這些財寶所定的計劃和殘殺的許多無辜,將等於白費,我決定要與你一同立誓,定要把這些陪葬的財寶保存至永遠。」他接著說:「現在我遣你暗中把我的兩堂弟一一幹掉,免留後患,因為我對他們實在不放心。但是他們倆兄弟的武藝與你不相上下,所以你只能用計逐一暗中謀殺」。楊彪當下立即欣然答應下來。

又過了數日,蔡牽這條船正好駛抵某島嶼,楊彪特意邀請蔡牢登岸遊覽,並攜餚上山,選一處居高臨下靠近海邊的危崖,就地暢飲,楊彪特地頻頻殷勤勸酒,而蔡牢不知有詐,就與楊彪盡情的在這座臨海山崖上言歡暢飲,享受著大自然的美景。至酒酣耳熱之際,楊彪假稱要起身方便,卻暗中取出繩索,結一個圈套,並趁蔡牢毫無預防的情形下,由背後用繩套套至頭頸,用力一收,只見蔡牢僅僅掙扎幾下就斷氣了,楊彪將他屍體拋下懸崖,幾個波浪後,就沈入海底餵魚了。

接著楊彪故意慌慌張張趕回船上向蔡牽稟報。只說蔡牢因酒醉大意在懸崖邊,踩一塊大石頭,結果不幸隨大石一起滑入海中。蔡牽聞訊心裡立刻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因此他佯作十分悲傷的樣子,並叮嚀內弟與堂弟兩人,今後凡事都要小心謹慎,勿再大意造成悲劇。

自從蔡牢死後,蔡牽身邊只剩下最親信的內弟楊彪與堂弟蔡固兩人,這兩人平日為蔡牽幫凶,為虎作倀,因此惡貫滿盈,也要向鬼門關報到去。就在楊花逝世週年前夕,蔡牽又想起這些陪葬品事。雖然他曾與內弟說過,誓言同生死,共守秘密,現在蔡固未死,萬一楊彪不守誓言,與蔡固聯手對付他,而他武藝卻非楊彪與蔡固二人的對手。此時蔡牽心中惡念又生,暗想:遭我毒手與口中被殺戮的人,已不下一、二千人,何況再多殺兩個!一不作二不休,一併除去,才能高枕無憂。

主意既定,蔡牽就開始策劃如何除去這兩人,他先是想將兩人騙至船舷推入江中了事,但憶起他倆體力好,水性強,可以在水中飄浮一、二個晝夜都無所謂,他想,不如用鴛鴦瓶裝毒酒給他們喝,縱然水淹不死,待毒性發作他們也非死不可。想想覺得沒什麼破綻,過了兩個晚上,他吩咐廚子準備酒餚,在官艙設宴親邀楊彪與蔡固兩人。蔡牽假意的親自執壺斟酒,並且說道:「以前都是你們執壺斟酒,而今晚正逢你姐姐與大嫂逝世一週年,你們為保護她的陪葬品煩勞,為紀念她安息週年,今晚由我執壺斟酒,敬你們兩位,算是對你們的一番心意。」說罷即提起鴛鴦瓶,為二人各斟滿一杯毒酒,自己也斟一滿杯,但是此酒濃烈,味道極純,飲來並不感覺有異樣,楊彪與蔡固也不疑有它了,便與蔡牽開懷暢飲,才喝了數巡,由於藥性發作兩人都有了醉意,並且想嘔吐,便上了甲板,此時兩個人頭暈目眩,人變成頭重腳輕站立不穩。

蔡牽緊跟在後也上了甲板,見兩人搖搖晃晃的狀態,心想現在不下手更待何時?就上前用盡平生最大力氣,雙手一推,兩人便掉入海中,由於船仍在航行,瞬間兩人就失去蹤影,分別進入海龍宮,向東海龍王敖廣報到去了。

此外,蔡牽昔日孤身在外飄蕩,後招夥為盜,自稱「海皇帝」,卻並未婚娶。他陸續登岸搶奪良家婦女不下五人,但這些婦女均不順從去當賊首老婆,後來這些婦女都被賊人由水仙門推入海中(水仙門係在船舷兩旁中間,門是閘板式以三、四塊木板疊成為門),其中有一個少女,也是不從被迫從水仙門推下時,因幫凶的賊人見這位少女貌美如玉,而且不斷悲切懇求賊人釋放其返家,動了憐憫之心,不忍下手,便勸她改變心意順從蔡牽,結果連逼三次那少女都不肯屈從,當晚蔡牽正殘暴的準備施姦之際,這位少女為保貞節,自咬舌頭而亡。雖然屍體被拋入海中,而冤魂不散,時常在船中顯靈作祟,蔡牽無後之報,就是少女顯靈,這是後話,今且不表。

蔡牽心狠手辣,在楊花逝世一年後,連他最親信的三個親戚都不肯放過,所以蔡牽日後多數時間僅帶著他八、九歲的兒子舟生跟隨身邊,隨船四處飄泊,由於大屠殺之日蔡牽早有準備,不許其子跟隨,因此兒子也不知其父如此殘忍兇暴,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卻也是賊星將墜的時候了。首先便是絕了蔡牽的香煙而無後……

有天晚上,其子舟生突然腹痛欲瀉,蔡牽便扶著其子至船尾唯一大小便的地方,正要蹲下方便時,忽聞一聲怪響,陣陣陰風慘切中出現一個少女,臉色蒼白,嘴角帶血,「站」在蔡牽面前把舟生搶去!此時蔡牽張口結舌,早已被嚇得魂不附體,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被這個厲鬼搶走。這個女鬼搶過舟生後,就把舟生整個塞入便所的洞口中,接著一聲水響,蔡牽這萬惡匪首唯一的子嗣就隨波而去了。這也是一個罕見的活人被活鬼捉拿丟入海中,真是令人不寒而慄的奇聞。女鬼也正是先前所提那個被逼不從,咬舌自盡的少女。

至於老來走桃花運的鬍麻子,也許祖上積德庇蔭,不但趁蔡牽不在時行了桃花運,送葬那日由於留在寨中,還躲過了被殺的命運。後來蔡牽不知其與楊花有染,還把鬍麻子帶在身邊,安置在船上擔任廚子。蔡牽後來接受果報死去後,鬍麻子並隨主船到了福州,同老舵手等人一起安然釋放回家,他的命運可算是眾海盜中的一個異數。蔡牽自從親眼目睹兒子被女鬼推入海中之後,便想放棄原來這條主船,計劃再劫一條大商船取代原船,並在船上準備充足的糧食,再也不親自督陣。結果就在此次打劫大商船之際,主船上的主舵手反被商船上的人擊斃,船也被逃脫,自此之後,主船就不再領隊出擊了,以免噩運接連降臨。

主船是眾海盜船中,首領坐乘的最大船隻,地位自然重要,可是船上的主舵手,卻死於打劫大商船之時。為求再覓一個好舵手,蔡牽等就在閩江口一帶,查探是否有技術好的舵手,抓來接替先前死去的那個主舵手。過了幾天,探知有一個年老的漁民姓江,掌舵的技術在附近眾多漁夫中算是最好的。蔡牽便命人乘機將這個老舵手抓來,但由於老舵手年逾七十,他的兒子怕父親老邁經不住蔡牽這幫匪眾威嚇,便擋在其父面前,願意代父充任舵手,可是匪眾不依,乾脆把父子兩人一併抓去,送到主船上由蔡牽處置。

兩父子見到蔡牽後,老舵手的兒子不斷向蔡牽懇求,希望他能放他們父子一條生路。若說在從前,蔡牽必然是毫無憐憫之心,但這次卻被這個孝子哀求的有些心軟,或許是受到女鬼殺子與劫船失利的影響,竟一改過去殘暴不仁的作風,向孝子許下四項「諾言」:第一,從今之後主船不「出發」(也就是不領隊出擊的意思);第二,父子倆將受到良好的照顧,每年四季發給工資,將足夠父子全家人生活所需;第三,將逐漸遣散兵眾,發給大家盤纏返鄉自謀生活;第四,夏末秋初氣候適宜之際,你父子將我送至臺灣,蔡牽預定帶一、二隨行人員自無人僻靜處登岸,在臺灣另謀生路,屆時船上所有物品均送給江家父子。

蔡牽許下諾言之後不到一年,他經常在那段時間把船停泊在東引島之深水澳(即今日之西引清水澳),主要原因就是諸列島中,以東引距臺灣最近,方便其在海況許可時航至臺灣。而當時正逢秋高氣爽季節,蔡牽已準備到臺灣尋求一個僻靜的存身之地,結束不會有什麼好報應的海盜生涯。但是此時賊星氣數將盡,上天早已註定他的末日即將來臨,恐怕未必能如其所願順利到臺灣藏匿,一些沒落的敗象也說明蔡牽的好日子不多矣!

例如近一年來在海上攔劫搶船多半不順利,屢屢被商船反擊,使得海盜船沈沒,轄下的頭目和嘍兵也是死的死,逃的逃,到最後竟只剩下幾艘破舊帆船與老弱傷殘的嘍囉數十人,正是「李紅菜葉黃」的時期。李長庚此時恰好再度奉令征剿蔡匪,準備徹底清除這股橫行海上多年的海盜。

李長庚對於蔡牽為埋妻殺害無辜的五百人,以及將最親近的內弟與堂弟也不放過殺掉的事,亦有所耳聞,深知蔡匪的心性殘暴,所以此次下定決心要消滅他。也正是賊星將滅,李長庚的官艇與賊船於東引附近海面遭遇,因為蔡牽的主船是海盜船中最大的,而且主船多一條小桅桿,上面掛著旗幟,旗上一個巨大的「蔡」字。所以李長庚一眼就看出主船的位置,於是對準目標,全力追拿,而蔡牽發現大批官船直向他駛來,心忖不是硬碰的時候,便也拔錨開溜,就這麼一逃一追,往臺灣方向駛去。

那個時代仍無機械動力,船舶都是靠風力推進,李長庚在臺灣海峽上追了一個晝夜,卻愈追愈遠,據說人該死何處,生下來就註定好的,李長庚心想,莫非賊首的氣數尚未到盡頭,故追不上?還在納悶之際,忽然海上起了一陣狂風,卻都在官船附近,沒多久就接近蔡牽的船了。而蔡牽原本還正暗自慶幸官船追他不上,而且一晝夜後還愈追愈遠,只要能先到達臺灣登上陸地,他就能有活命的機會,沒想到竟起了這一陣怪風,頃刻間就被追上。蔡牽在船舷遠望官船愈來愈近,心下起了一陣涼意,對於「逃脫」也漸漸絕望,仰望蒼天,「或許皇天要絕我去路吧!若被官兵追上,我定然做無頭之鬼,也罷!」蔡牽此時心裡已有決定。他走進內艙,抱了一頭珍藏已久的金獅繫於胸前,然後站在船尾舵坪上。官船逐漸靠近蔡牽的主船,最後兩船相距只剩數尺,站於官船中佩著指揮帶、昂然而立的正是蔡牽的表弟李長庚,瞬間兩船便在海上呈平行狀,此時蔡牽便在船上對著長庚表弟高聲喊說「長庚,我對不起祖先,更對不起父母與舅父母,在世上為害眾生,作惡多端,自覺愧對世人無顏再求苟活,只盼你賜我全屍,就此永遠分別了。」

言畢即一躍入海,抱著金獅向海龍王報到去,由於惡貫滿盈,後來到了陰曹地府枉死城,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得超生。雖然蔡牽終於了結其罪惡的一生,但是他尚留下數艘破船,以及老弱嘍兵。事實上蔡牽自從計劃逃往臺灣後,就很少出海搶劫了,對所轄的老弱嘍兵每月也只發若干糧食以度日,而且任其自由返鄉或是自生自滅,完全不復往日之風光。因此當官船追上這些海盜船時,這些破船上僅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都被官兵抓回福州,準備由上級加以處置,至於數艘破船則灑上燃油,一把火就全燒燬了。燒船前,李長庚曾親自帶人上主船搜檢各船艙,卻沒有任何珍貴之物,就連刀劍都不見一隻,船上僅有幾千斤糧食,老殘的兵眾連舵手才十五、十六人,見此情景,李長庚只好把主船連人押回福州,並將此次剿匪與匪首畏罪跳海自殺經過,一一向上級稟報,所俘兵眾也一併交付處置。

依法而言,凡是當盜匪者都該梟首示眾,殺無赦!但這群殘餘的匪眾中有三個年紀較輕的匪徒,在公堂上自願承擔一切罪責和加重刑罰,跪地不停磕頭,為多數人哀求審理此案的官員,放其他人一條生路,他們向官員首先稟報了主船舵手父子被抓來充任的經過情形,其次又說:「現餘之老弱傷殘者,原本多半是良民,被抓來充當海盜的船伕(水手)後,因為年老體弱或是不幸傷殘,縱使回鄉亦無法生活,故留在船上領些糧食度日,都是可憐的人,望大人能網開一面,釋放這些人返家,至於我們三人,因為懶惰不務正業,才投靠蔡牽。雖然跟班辦事未滿三年,但未曾殘殺一人,可是我們終究還是盜匪,願請大人依法治罪,是殺是刮,任憑處置絕無怨言。」三人並同聲說道:「其他人都是無辜可憐之人,希望大人千萬要釋放他們。」這位官員聽這三人竟願承擔所有罪責,力保他人,可見那三人良心未泯,均有悔過之意,想想既然賊首已除,後患無慮,索性網開一面。最後這位官員叛這些盜匪,包括那三位自甘領罪者均無罪釋放,還發了些旅費,叮囑他們返鄉後,應立即改過向善。這些人領了旅費後便叩謝而別,而那對江姓父子,官員見他們父慈子孝,便將主船上可用之物,悉數交其變賣,或帶回使用,父子兩人感激涕零,千拜萬謝之後才回去與家人團聚。

由此可見,只要是有悔過意圖的人,上天也自會網開一面,當然像蔡牽這種做惡多端的人,上天無論如何是不會饒恕的,縱然他有賊星保佑,但也有黯然無光、隕落消逝的一天。

(三)有關蔡牽的另一奇聞
   
在蔡牽這艘海盜主船上,有一條以人髮所製的錨繩,因為當時的人,船上所用的錨繩,最好的是以棕絲所撚成,但用了一段時間後,會因磨損和海水浸泡而腐爛,至於人的毛髮不怕日曬雨淋,更不怕水浸,可以使用數十年都沒有問題,人髮繩索更有拉力強的優點,其拉力不亞於手工蠶絲,所以蔡牽千方百計,用了許多功夫,甚至殺了不少百姓,才完成船上那條錨纜。

那條繩索據說直徑有兩寸至兩寸半,讀者不妨估算一下,共要用多少個人的頭髮才能得到這麼粗的錨繩。筆者初聞此事之時,雖年少極感驚訝,後來不斷追問筆者先伯父,他才將製造過程詳細說出。

原來蔡牽為得此人髮錨繩,最初都是把搶劫船隻時所殺死的人之頭髮剃下,約積存兩年時間,卻不到錨繩所需量五分之一,為了能早些完成這條繩子,蔡牽下令日後劫船時,無論男女的頭髮,全部剃走。這些遭剃髮者,則幸運的未被殺害,不過男的變成「和尚」,女的變成了「尼姑」,只能忍氣吞聲,回家後再慢慢地蓄留起來。(年輕讀者定有疑問,男人那有長髮可剃?而滿清時代男女皆蓄長髮,電影電視時現你眼前。)

如此又過了年餘,頭髮仍短少四分之三,蔡牽心想這樣下去,何年何月能完成心願?一連思索數天後,突然心生一計,因為查探得知某鄉有一富紳,可以利用富紳來幫他完成願望。於是趁黑夜派人將他擄來,逼他設法弄到二尺半以上人髮二百斤,並由富紳親筆信,給他妻兒,囑咐他們迅速辦理,在規定期限內將人髮備妥送來。怎奈人髮又非貨品,沒有正式買賣和標準價格,富紳家人根本不知向何處購買,一般而言,數百家理髮舖,僅有三、五家有將刮下的一些長亂髮積存起來,在整理梳直結成一綹綹賣給禿髮老婦作梳假髻之用,市面上賣髮者真的少之又少。

那富紳的妻兒一連數天,走遍各地蒐求,卻購不到五斤,只得把實情告知蔡牽。蔡牽在知道這種情形後也無可奈何,就是殺掉富紳也無益。思慮片刻之後,又心生一計。當晚,特準備了數十支剃刀,命數十嘍眾在夜半駕著數艘帆船,開到富紳附近的村落,趁著全部村民都在熟睡之際,破門而入,無論男女,只要頭上蓄有二尺以上的頭髮,全部剃下,並撂下話說,需要的人髮很多,他們隨時都會再來剃頭,天未亮前,所有匪徒再乘原船離去。不過蔡牽還命令這次去剃髮的匪眾,只剃頭髮,不能動村民百姓一草一木,更不能奸淫,違令者殺無赦。

天亮後這些被剃光頭髮的人互相談起昨夜的經歷,都說又驚又痛,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附近其他村莊的民眾在聽說此事後,也是提心吊膽的,深怕海盜們下一個光臨的村子就是他們,當時尚流行一句民謠:「無心皈依三寶,不意突變僧尼。」充分說明民眾的恐慌。

其實蔡牽此舉只是要在村民心中造成一股威嚇,使村民能自動交出頭髮,因此接著蔡牽又逼迫富紳,應多花一些錢,請人幫忙設法購買,並限三天之內送來。該富紳無奈的只得遵從所囑,隨即遣人返家,囑妻兒邀請本鄉名叫樊樹東之人,共同商議購買頭髮。這個樊姓之人為人油滑,平日即以點子和謀略多而著稱,該鄉百姓都叫他「凡事通」。樊樹東由富紳的兒子請到府中後,富紳妻子與他密商半個時辰,接著,富紳妻兒接受樊樹東的建議,命人貼出一張布告,布告內容說:「凡住附近鄉民,無論男女老少,只要頭上蓄有二尺半以上長髮者,以本人頭上所蓄的毛髮為準,在頭部中央剃下一成半至二成五,且梳直以線綁好,立公告者願以頭髮重量兩倍之白銀收購。」

公告貼出後,立刻一傳十、十傳百,附近幾村的人幾乎都知道此事。凡是知道此事者,均感僥倖安慰,因為賣髮不但有錢可拿,前日海盜剃頭之事,自然就不會再發生了。

很多人照公告中所說,把自己頭髮剃下部份,再說全部頭髮中央剃下二三成,剩下頭髮梳直覆蓋後,也不太容易看出來,如果自己不剃由海盜來剃,不僅又痛又怕,還會成為光頭,連一點錢也沒有。所以多數人都自動剃髮,然後到富紳家中換銀兩,不到兩天時間,便收足人髮二百斤,富紳妻兒立即遣人送到蔡牽船上,隨即釋放富紳回家避過一場殺劫。而蔡牽也用他的腦筋,完成這條人髮錨繩的心願。

(四)本文補遺
1.
犁麥大王史蹟之由來,是筆者陳瑞琛少年時,聽家族中的先伯父陳克合老先
生在闡述中傳述所得,筆者少年時候很喜歡聽故事,如有疑問,或不明的地方,往往就纏著大人一一追問,到懂為止。
2.
蔡牽抱金獅跳海的地方,當時人說出地點是「鹿仔港」,有人說該處就是現在
的「彰化鹿港」,還有人說是「鹿耳門」。但據臺灣通史記載,蔡牽亡於浙江魚山之外的「黑水深洋」。
3.
蔡牽跳海所抱的金獅,據傳說是「牝」(母)的,重量有一百六十兩。另一頭
「牡」(公)的金獅則與所有的珍貴物品,都作為其妻的陪葬品了。蔡牽僅留下母獅在船上作為伴侶,並言:「日後就是窮為乞丐,也不把金獅變賣,至死不離。」平日則置於床舖上端,最後他實現誓言,抱著金獅並繫在胸前跳海,至屍腐繩爛骨斷,才分開。可見蔡牽對楊花倒是一往情深。
4.
東引北澳港口(現位於東湧水庫下端)至今尚存有蔡牽當時製造兵器的爐灶。
此古蹟只要詢問七十歲左右的鄉人皆知,絕無虛言。
5.
由北澳港口右側用石塊或石條舖成一條石板路(斜陡地方砌成石階)約在一
公尺二至一公尺半寬,從北澳港口至現今東引加油站上端(即原稱北澳嶺)約在十餘年前因軍事用地全部被燬,部份變成水泥路。
6.
蔡牽因為擁有九十九艘大小航船,所以如果遇上颱風或大風時即無處停泊,
原計劃在東引島北澳與燕秀兩地,以人工開闢一座大港灣,就在這兩澳口各開了數丈長港的雛型,最後因為東引多是巖石,全賴人工無法闢建而作罷。但是北澳港雛型,現已建成東湧水庫而不復存在,燕秀在兩棲部隊附近則尚留有一些港型,不信者可至該處一睹,以證明本文並非虛構。
7.
另據傳聞,因為送葬時慘死近五百人,無人為其收屍掩埋,日久屍味臭氣沖
天,里許外都可以聞到屍臭,誰敢靠近?附近百姓又怕靠近被蔡牽的餘黨撞見,惹來殺身之禍;而且傳說該地時有惡鬼出沒作祟,消息傳開,有十數年無人前往一探究竟。藏寶的甬道在出殯當天,就備泥土封住,知道位置者也都死光了,因此遍地蔓草叢生極難被發現。數十年之後,據說有膽大的幾個人,把楊花墳墓的大門打開,發現裡面竟一無所有,僅立有一塊石碑,碑計有二十一個字,正中間刻了一個稍大一些的「寶」字,餘下二十字分別刻兩旁,為「吾道向南北,東西藏地殼,大水密賣著,小水密三角。」此字係以福州方言寫刻,後兩句若譯成國語就是「大潮漲不到,小潮淹三角」。或許蔡牽財寶的一切答案都在其中了。


(五)附註:
   
本文補遺「7」文中 語二十字「吾道向南北,(道字即甬道)東西藏地殼,大水密賣著,小水密三角。」這是用福州方言寫的。

 

編按:本文曾連載於東湧日報,刊載日期不詳。

最後異動時間:2024/11/28 上午 10:11: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