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誌新增:東引鄉新辦公大樓落成誌銘、東引境代天府碑記、中柱橋誌
一、碑誌
東引鄉新辦公大樓落成誌銘
東引鄉公所為連江縣東引鄉最高行政機構,舊大樓由東引反共救國軍於民國80間仿陸軍官校中正堂興建,外觀以白色外牆與圓柱設計呈現。嗣因舊大樓主體使用海沙建材致結構安全堪虞,爰於108年計劃重建樓高六層之綜合型新辦公大樓,以現代化工法搭載多功能建築風格,期為東引寫下政經建設新篇章。
本所新辦公大樓暨地下停車場工程於民國109年林鄉長德建任內發包動土興建,民國112年12月施工完竣,經費由內政部、交通部公路局補助及鄉公所自籌款支應。本工程歷時逾三載,建物落成,萬象更新,期間連江縣政府劉縣長增應、王縣長忠銘居中協調,陳立法委員雪生、張議長永江戮力爭取經費,特致謝忱。
東引鄉長 林德建 謹誌
工程名稱:連江縣東引鄉行政大樓及地下停車場拆除重建工程
主辦機關:連江縣東引鄉公所
補助機關:內政部、交通部公路局
設計監造單位:古爵誌建築師事務所
施工廠商:預壘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竣工日期:中華民國一一二年十二月十日
建造金額:壹億陸仟餘萬元整
白馬尊王廟重建碑誌
白馬尊王相傳於清順治十一年歲次甲午(民前二百五十七年),由福建連江分祀本境,初未建廟塑像,嗣因屢顯威靈,護佑民眾,為感戴恩德,遂立廟以祀。
清初甲午之春,漁民四老一少泛舟出海作業,突遇狂飆,巨浪滔天,正舟將傾覆,千鈞一髮之際,忽睹素服老翁駕雲降臨,施法解救,歷劫漁民得慶生還,是夜,後夢髯老曰吾尊王也。民國八年八月朔月,長邑海嘯,平地水深二丈,毀屋逾千,溺斃人畜無數,尊王適在慘重災區掛袍貼金,及退潮時,置於木楻上之塑像,竟滴水不沾,引為奇蹟。民十四年桂月,船載新掛袍之尊王,途中船底罅隙滲水,諸物盡濕,獨尊王衣冠光熠如新。民五十五年艾麗絲颱風肆虐,廟宇坍塌,片瓦無存,惟尊王暨夫人聖像安然無恙,舉鄉皆知,嘖嘖稱奇。軍民感恩聖靈,信奉尤篤,以是四季香火鼎盛。
反共救國軍指揮部秉承 蔣總統經國先生愛民德政,爰配合中央基層建設方案,撥款壹佰柒拾萬餘元,及地方民眾募款貳佰伍拾萬餘元重建廟宇,於民國七十六年三月,恭請指揮官王易謙將軍奠基,繼任指揮官馬雲昇將軍鳩工闢建,至同年十月大功告成。謹記述尊王顯要神蹟及軍民建廟經過,勒石以誌。
東引鄉廟產籌建委員會 敬識
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十日
天后宮重修碑誌(之一)
天后宮為吾閩莆田林氏女,生於宋時,始生有祥光異香,長能乘蓆渡海乘雲遊島嶼間,事親至孝,會父出海捕魚遇難,投海覓救,卒以身殉,負屍飄流至馬祖,鄉民為之立廟以祀,尊為媽祖,累著靈蹟,嘗衣朱服飛翻海上,極與救難神靈顯赫,康熙時封為天妃,後又加封為天后,廟食遍台閩,吾鄉亦有廟存焉,雖香火不絕,唯年久失修,破漏不堪,有礙觀瞻,迭經地方熱心人士發動整修,勸募廿四萬元,及歷任指揮官捐贈六萬元,唯差額甚巨,復承地區指揮官秉
蔣院長勤政愛民之德意,垂念下困,為民造福,竭力贊助支援經費四十五萬元,並派兵工協建三個月,剋期竣工,寶相莊嚴,廟貌一新,此為吾邑保存古蹟,發揚固有文化之盛舉,謹勒石碑誌之。
東引鄉天后宮修建委員會 謹誌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五月一日
天后宮碑誌下下聯曰:
壯哉寰中慈母女中聖
靈乎海上福星天上神
天后宮大門上下聯曰:
天恩廣被四海慈航岐路引
后德永彰萬家生佛暗室燈
天后宮重修碑誌(之二)
本境天后宮由來已久,顯赫威靈,香火鼎盛,民國六十五年,鄉人曾集資修葺,唯十餘年來,廟宇受海風侵襲,神壇朽圯,廓廡斑剝,今春防區部隊長會同寺廟重建委員會數度會勘,咸以東湧僻處濱海一隅,聖殿年久失修,環境荒蕪,軍民乏適當休憩處所,倡議鳩資重建,嗣蒙防區兼指揮官馬將軍暨所部大力策劃,籌措專款二百餘萬,重新整修,將神殿簷際飾以四巨龍,四壁綴以懸身花鳥人物予以美化,遂使巍峨廟貌,氣象一新,軍民融融洩洩,瞻仰朝拜,作息其間,蓬瀛勝蹟,永祀千秋,爰為之記。
東引廟產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隆光
委員(依年齡序)
劉依祥 陳瑞琛 林福秋 林德利 林利善 林亨炳 馮敬霖 陳寶誠 劉金俤 陳安國 陳寶珠 林利俊 林金樑 陳仁官 陳寶銀 陳端才 林金聚 張永恆 林金順 曹秀萍 林耀宏 蔡行清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元月一日
天后宮重修碑誌(之三)
東引天后宮相傳始建於清末嘉慶年間,距今已有二百年歷史。媽祖聖蹟靈驗、福佑地方,是東引漁民的海上守護神,更是島上軍民重要的精神依歸。地方軍民感念媽祖慈恩廣被,分別於民國六五年、七八年發起擴建重修,廟宇規模逐漸建立。近年來,地方觀光發展起飛,擁有東引地標之勢及彰顯天上聖母慈悲聖德的天后宮,更是吸引許多遊客造訪朝拜,是以廟產委員會倡議鳩資改築,並獲得鄉親信眾熱烈響應,踴躍捐款約二百八十餘萬元新臺幣增建門神浮雕及石雕藝術美化宮牆,歷時一個月竣工,展現精雕細鏤、巍峨堂皇的廟宇風貌。此為保存宗教建築及發揚媽祖慈悲為眾生之盛舉,謹勒石碑誌之。
東引鄉廟產管理委員會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八月吉旦
璇璣廟落成碑誌
璇璣山朱大姐,原供祀於閩之榕城,顯赫威靈,揚名遐邇,本鄉信女林音柔,仰其靈異,民國三十五年間,乃分爐塑像,接引奉祀於東引,朱大姐駕前神童有二,俗稱七舍、哥弟,實則其一姓戚名赦,另一姓高名毅也,神位原供奉於林宅,時本島無醫藥設施,有病多向朱大姐神前問卦求醫,以病者心誠意虔,多不藥而癒,活人無算,故前來膜拜求助者,絡繹不絕。林女士今已仙逝,為紀念生前服務鄉里,並表彰神蹟,特組織籌建委員會,募捐闢地興建朱大姐廟宇於海隅,承蒙駐軍指揮官馬中將,尊重民間信仰提供建材派7350附50部隊負責構建,並指派雕塑技工協助,全體工作人員不辭辛苦,歷數月始告竣工,且命名為璇璣廟,殿宇巍峨,瑰麗壯觀,矗見海濱,裨益觀光信仰,感戴之餘,用綴數語,以誌永久。
璇璣廟籌建委員會召集人 林德利
委員(依年齡順序)
林利善 林日昇 陳仁官 林金聚 劉金灼 謝耀明 林金順 劉明光 林耀宏 劉春利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 歲次己已孟夏謹識
關帝廟暨許杰將軍廟易地合建誌
關帝暨許杰將軍廟原座落中柱島,嗣因構築工事及興建感恩亭,易地重建。民國七十八年間經地區高級長官會同本會委員勘定現址,並於同年七月十八日由前指揮官馬中將主持破土儀式,並派工兵設計興工構建,初具規模,繼蒙指揮官劉中將指派工兵連暨技術人員協助續建,歷時半載始告竣工,軍民合作,共沐神庥,爰是為之記。
東引鄉廟產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隆光
副主任委員 陳寶珠
委員(依年齡順序)
劉依祥 陳瑞琛 林福秋 林德利 林利善 林利鑾 陳寶誠 劉金俤 陳安國 李忠春 林其惠 林利俊 林金樑 陳仁官 陳寶銀 林金聚 劉明光 張永恆 林金順 曹秀萍 林耀宏 蔡行清 陳依明 林清壽
中華民國八十年歲次辛未孟春穀旦敬立
安寧廟營建記
民國八十二年除夕之夜暨翌年之接神日,本島主神廟內突兩度顯現狀如烈火似彩雲奇景,迫近觀之,僅三炷線香而已,為卜吉凶,乃集鄉前輩數人會商其事,咸謂靈異之事,宜禱之於神,遂扶乩問卜,查知本島原奉祀有三座神廟,因年久毀廢,以是歷數十載未享人間香火,遺址猶存,唯均位於懸崖絕壁之上,人跡罕至,無人祭祀,嗣經鄉人籌設小組展開工作,並祈求神明指引決定聯合三神塑像立廟,俾永久奉祀,後鑒於島上缺建築人才,不已瀝情呈請當地駐軍支援幸蒙指揮官
龔將軍尊重民情,派工兵營長測劃並由該營工兵暨技術人員營建,歷時半載終告落成,並為之記。
安寧廟籌建委員會 謹識
籌建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隆光
副主任委員 陳寶珠
委員(以年齡為序)
劉依祥 陳瑞琛 林福秋 林德利 林利善 林利鑾 莊美倫 劉金俤 陳安國 林其惠 林利俊 林金樑 陳仁官 陳寶銀 林金聚 陳火燦 劉明光 張永恆 林金順 曹秀萍 林清祿 林耀宏 許其寶 蔡行清 劉增榮 陳天福 馮印樂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歲次乙亥年孟夏吉立
安寧廟對聯:
廟貎仰巍峨仗神威長護萬家善信
金爐傳妙諦叨福蔭永保百方軍民
東引代天府落成史記碑誌
本代天府供奉之白少爺原籍連江縣黃岐鎮,神威震四方,香火通八面。欣逢本島信女胡妹(麻香)仰聞其靈異,於民國三十年間即分靈東引林宅奉祀,至民國六十二年白少爺即採乩林家後代林河泉為乩生,遂而普渡眾生拯救島民,指點迷津,驅魔除邪,護國佑民,有求必應,膜拜者絡繹不絕。鄉民感念神恩,齊聲同讚,於客歲秋間組成籌建委員會,捐款興建代天府於南澳,嗣蒙地區指揮官劉中將體恤民情,提供建材,並派兵工協建,歷時半載竣工,乙座巍峨殿宇矗立海濱,以垂永恆,萬世長存。
代天府籌建委員會 謹誌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歲次壬申年蒲月 穀旦
代天府底層門柱上下聯曰:
佳域仕水千年難尋得
巍峨廟堂百載立海疆
代天府底層門聯:
玉封代天神德巍峨應萬民
奉旨巡狩正氣浩蕩顥威靈。
東引境代天府碑記
熠熠神光福佑東湧,靈蹟傳頌立廟崇祀!廟額牌匾代天府,主祀白王爺諱名秀郎,明季霞浦縣人,精通歧黃懸壺濟世,清軍入關年二十一歲殞世,飛升得道於霞浦蓮花寺,奉召入護法露官大帝麾下伴讀,未幾冊封為三甲鼎五營兵馬元帥之職,島民信女胡氏妹黁常有感應,與家廳立香案早晚奉祀,鄉民感應神蹟顯赫,塑金身奉祀家廳,山陬海澨莫不虔誠信仰,因寄寓處狹窄幽闇,燥濕不時,遂於民國八十年由許其光委員籌組建廟委員會,擇圵南澳濱海現今廟址鳩資興建,廟貌單調簡樸,復由興冠營造廖掌乾董座,資建平臺乙座,信眾祭祀或遊客休憩稝便。隨村落日益繁榮,需求亦與時俱增,原廟埕與周邊設施不敷使用,經白少爺親示原廟軸偏離正位,有礙風水格局。經社團多次商議,欲改建為閩東型三龕式廟宇結構:主殿奉祀白王爺、鳥吉總管、馬元師、趙將軍、周高俤、左殿奉祀山西靈臺公廟五位護法將軍,二將、五將、七將、九將、十一將,右殿奉祀福德正神、夫人彌勒財神,案前供奉露臺官大帝、文昌帝君、值年太歲星君香案供信眾香客人等膜拜。
同年適逢碼頭工程發包,由樺棋海事工程公司承攬,董座蔡良感昭神恩浩蕩,損贈所需鋼筯混泥土,全力支援皮模與機具,資助不斐,功德無量,東引昶富、國閎、東懋等工程公司器機具支援,及董秀勇大德不辭辛勞施作,感念北竿議員謝承村、鄉親張文財、三合殿乩將人等跨海義助,東引鄉第十一屆鄉民代表會主席王維德、副主席王禮翼、代表張雪華、劉娥、陳子麟及無資付志工:河銓、永年、禮健、智捷、芝仙、中仁、王振發、良光、秀備、日壽、樹雲等,籌建期間張主任委員永江、副主任委員馮印樂、許其光鳩金費心勞力,相繼完成廟埕及三龕神尊金身,更念鄉親信眾仁等慷慨樂捐芳名,刻碑予後,永沐神光。
碑記下下聯曰:
布施行善因唯德福報
隨喜樹功德后世流芳
東湧水庫紀念碑誌
偉哉東湧,屹立東海之賓,地扼閩水之望,全島山勢險峻,四面碧波粼粼,今日允為反共跳板,他日必成海上公園,惟因山巖壑短,居民備嚐缺水之苦,欣獲總統
經國先生暨各級長官重視,特撥鉅款興建水庫,並先後調派第六軍團五一一工兵營第二連暨五一五工兵營第一連來引施工,爰於七十一年十一月一日破土,間以設計不符,曾一度停工,然自七十三年十二月九日竣工以迄,防區三軍,全體動員,無分寒暑,夙夜匪懈,齊心努力,排除萬難,壩體乃得於七十四年七月十一日竣工,未幾,適值尼爾森颱風過境,蓄水即臻四萬有奇,誠天降甘霖也,自此全島用水足矣!特命名為東湧水庫並贊曰:
大風泱泱 蒼海茫茫
美哉東湧 春之朝陽
山環水抱 鬱鬱蒼蒼
舉我袍澤 同赴疆場
宵旰憂勤 甘苦備嚐
無私無我 惟公是尚
未及壹載 規模即張
雨露均霑 福樂共享
勉旃毋怠 不息自強
矢勤矢勇 鍊鐵成鋼
軍民一體 黎庭掃蕩
承先啟後 國運乃昌
陸軍反共救國軍承建並誌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五月二十日
東昌閣誌
閣名東昌乃因「秦東昌」而命名追懷故胡宗南將軍扶植本軍之遺愛也
憶自民三八年赤禍橫流中原板蕩我東南沿志士義民氣憤風雲紛舉義旗毀家紓難從事沿海游擊作戰誓與匪偽不共戴天先後大小戰鬥不下二百餘次揚威東海賊膽為寒迄民四十四年本軍進駐東引管鑰海峽屏障臺澎效忠 領袖益天堅貞蓽路藍縷慘澹經營臥薪嘗膽櫛風沐雨時時以復國為懷朝夕與怒濤為伍而氣益壯志益堅固 領袖之德威感召與各級長官之愛護扶持有以致之也
五十二年秋承中華婦聯協會國防部軍友社暨臺灣進出口商之資助由本軍衡山附五部隊兵工興建旨在策勵同袍激勵革命志節光前裕後發揚本部傳統精神戳力中興大業開創本軍光明前途以期無負斯閣之以東昌名焉是為誌
陸軍反共救國軍謹誌
中華民國五十三年元旦
煜光堂落成誌
總長煜公於民國五十八年九月一日蒞西引巡視關懷官兵生活,特撥專款新臺幣壹佰萬圓,充實文康設施,娛樂身心以勵節操士氣,雷霆部隊全體官兵胼手胝足趕工興建,時經半載大廈落成,立誌銘懷。
陸軍中將指揮官 張兆驄恭撰
中華民國五十九年七月一日
編按:碑文中「煜公」係時任參謀總長的高魁元,高魁元字煜辰。
介石橋碑誌
東西引間一水之隔,平時交通運補均賴小艇往返運輸,油料耗費不貲,每受天候、風浪潮汐等,影響海上交通甚鉅,戰時則兵力無法支援轉用,極易形成各自獨立狀態,而中引孤懸佇立其間,交通不便,艱苦倍常,防區指揮官籌集剩餘經費,運用節餘材料,始自民國六十四年六月五日,由步兵突擊第三大隊施工,配合潮汐漲退而行施工,克服天難,卒於同年九月十四日自建完成東引至中引段橋樑,承蒙
蔣院長題名「介石橋 」,越三月完成橋端至南澳碼頭濱海道路,陸軍總部曾派專家經審核實明公布,除佣人一項,建材用費高達五佰三十萬元之鉅,未曾動用軍費及國庫支援。長虹俯臥,不僅連絡交通,開闢荒蕪,建設地方,更為日後東西引段貫通之基石,乃勒碑誌之。
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官 敬誌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六月一日
中柱島整建落成誌
中柱島原名老潭泊,地居東西引間水道要津,其勢險要。民國六十五年秋,修地形、增壕堡、整據點,強化戰備;勒石碑、立亭台、建寺廟,順應民情。施工期間,防區官兵,胼手胝足,櫛風沐雨,歷十閱月,方底於成。而今而後,忠義驃悍,中流砥柱,怒潮澎湃,屹立千秋。
涂遂恭撰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九月三日
中柱堤誌
東、西引屹立台海北端,扼閩北海空要域,其具有延伸復興基地戰略縱深及先基地承受匪對我第一擊,以便基地得以爭取作戰時間之戰略地位。故東、西引屏障台海安全之戰略價值與日俱增。
故總統 經國先生歷次蒞島巡視時,迭作指示:東西兩島應予連接,並建深水港。國防部即遵指策劃東西引之連堤及建港事宜,自民國七十四年七月開始興工,迄七十八年八月止東西引連堤及建港工程同時完工,其間我官兵移山填海,胼手胝足,克服萬難之精神,足為模範。東西引之連堤使兩個孤島終於血脈相連,連堤蒙總長
郝一級上將命名「中柱堤 」,乃寓中流砥柱之意,我官兵袍澤當秉遵故總統 經國先生「事在人為,人定勝天
」之明訓,效命前疆,報效國家,願共勉之,是為誌。
指揮官陸軍中將 馬雲昇 謹誌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十月吉日
中柱橋誌
中柱橋係連結東引島與中柱島間跨海橋樑,為東、西引往來交通要道,現址原為介石橋,民國六十四年因應軍事防務,由東引反共救國軍興建,通車三十七年載,經年受季風吹襲及海潮侵蝕,結構安全堪慮,實有整建之必要,承蒙連江縣政府運籌規劃,交通部核定共同補助經費新台幣八千五百餘萬元,推動東引中柱橋興建工程。中柱橋由東引鄉公所發包執行,建業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設計監造,康安營造工程有限公司承造,採用樑式景觀十孔橋,長一四0公尺,寬七公尺雙向車道,欄杆波浪造型,營造海洋風情公共藝術。民國一0一年四月二十四日開工,歷時年餘,馬祖列島唯一一座兼具交通、生態及休閒觀光多功能樑,於焉落成。本橋樑得以順利竣工通車,感謝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交通部公路總局專業指導,連江縣政府及地方各界鼎力協助,謹勒石以誌。
東引鄉長 馮印樂 謹誌
中華民國一0二年九月吉日
東引中柱港落成記
東引各島,扼閩北海空要域,為臺澎復興基地北端戰略樞紐,故總統 經國先生歷次蒞島巡視,迭作指示:東西兩島應予連結並浚深水港,俾擴大復興基地戰略縱深,迨馬祖港修築完成,國防部即遵示策劃東引築堤建港事宜。
自民國七十四年七月開始籌備,迄七十八年八月竣工,其間海軍總部負工程設計督導監造之責,駐島工兵及榮民工程處共同施工,聯合建港指揮部則統合其事,團結協力,移山填海,克服萬難,歷時四載,終底於成。
新港既成,我復興基地戰略縱深前推百浬,乃命名「中柱港」,所以寓復國建國中流砥柱之意。
港成, 經國先生卻未及親見,惟遺訓終能實現,亦稍可告慰 經國先生在天之靈。唯我袍澤於馬深體「事在人為,人定勝天」之遺訓,意志精一,團結一致,則無事不可成,「中柱港」必將成為中興大業建立殊勳,是為記。
參謀總長 陸軍一級上將 郝柏村 謹識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卅日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紀念亭記
東引為台澎復興基地北端之屏衛, 經國先生歷次親臨巡視,均指示東西引兩島宜使通貫,並建深水港,以擴大復興基地戰略縱深。迨「中柱港」、「中柱堤
」先後完成,防務乃益形周全,戰地軍經建設,亦因而突飛猛進。東引軍民咸感念 先生高瞻遠矚,親民愛民之深仁厚澤,共議於中柱島興建紀念亭,並恭塑 先生銅像,以應軍民瞻仰之望,爰由防區指揮部籌劃,駐島官兵構築,自民國七十七年六月經始,至八十年五月竣工,閱時參載,終底於成。東引軍民矢志保衛疆土,奉行國策,深堪嘉勉,茲值亭成,因敬為之記。
行政院院長 郝柏村 謹識
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十二日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紀念亭誌
東西引兩島前乃一水之隔,軍民往返或物資輸送,全賴東引本島船隻運補,每逢大浪停航,西引軍民常以備品或罐頭食品充饑,曾逾十餘日之久,備嘗艱辛。 故總統經國蒞臨巡視,體恤民情,乃指示東西引連堤。迨至七十七年七月堤成,兩島貫通車水馬龍軍民皆稱便捷。為感懷 經國先生悲天憫人,造福人群之德澤,故於東西引中際之中柱島上闢建濱海公園,構築紀念亭台,恭塑先生銅像以供瞻仰。承中央核撥基層建設經費柒佰參拾萬元,由駐軍官兵歷經寒風烈日,閱時三載竣工,謹勒石以誌。
連江縣東引鄉第四屆鄉長 陳寶銘 敬識
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吉日
南澳國民住宅重建誌(十二棟、七棟、四棟)
颱風肆虐民舍為墟,總統垂愛澤及災黎,特撥巨款為民重建,爰由陸軍反共救國軍第一大隊承構,歷十月落成,謹誌以文,用申謝忱。
東引鄉鄉長王志任率全體鄉民 謹誌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元月元日
東引鄉福澤新村落成誌(九棟)
防區指揮部秉承蔣院長愛民之德政,爰配合中央國宅政策,以兵工協建國宅十二棟,歷時九閱月完成,以安民居,鄉民感戴之餘,謹勒石以誌。
東引鄉鄉長 陳安國謹誌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九月九日
三義村碑誌(二十棟)
東引早期因交通不便及戰地任務之因,民房向極簡陋,聊避風雨而已,先總統
蔣公及故蔣總統經國先生多次蒞臨本鄉,對鄉民生活之改善,備極關懷,特指示國防部勵行村落改建,本村為其一部計二層樓房廿一棟(編按:應是「廿」棟的筆誤
),工程悉由先前游擊隊第一、第五大隊各一部負責施工,施工期間全體官戮力以建,不畏寒暑,民國六十八年三月十四日,適於春雨後趕築擋土牆,惟不幸坍塌,駐軍士兵陳明聰、郭文益、蘇江輝等正全神施工,走避不及,壯烈殉職。茲感謝陸軍反共救國軍部隊辛勞及感懷英勇殉職士兵悲壯,本村命名「三義村」,用資勉懷,永垂範式。
反共救國軍指揮官陸軍中將 謝 久 謹誌
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八月二十日
東引自來水廠辦公大樓興建誌
東引島地勢峻峭,政府為照顧外島軍民,於七十五年五月興建東湧水庫一座。竣工後,本鄉特持續爭取經費,先後完成全鄉自來水管路埋設,以及整建淨水處理廠。自此居民多年用水困難,獲致澈底改善。七十九年又蒙中央核撥基層建設經費參佰萬元,興建辦公大樓,使鄉內自來水事業奠定基礎。念及嘉惠軍民德意,謹勒碑以誌。
連江縣東引鄉第四屆鄉長 陳寶銘 謹誌
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卅日
燕秀海水游泳池興建誌
東引鄉民眾濱海而居,深知游泳乃強身、謀生、救生之技能,故愛好游泳運動。本鄉為配合民意需求,爰於七十九年度爭取中央核撥基層建設經費計新臺幣陸佰伍拾萬元整,由駐軍一一O五部隊官兵歷時八個月協建竣工;惟因水源匱乏,故抽取使用海水替代,為感念嘉惠軍民德政,謹勒石以誌。
連江縣東引鄉第四屆鄉長 陳寶銘
中華民國八十年七月吉日
連江縣東引鄉衛生所落成誌
行政院衛生署為提昇離島地區醫療服務品質,除定期補助醫藥及設備經費外,特於八十年度核撥衛生保健計劃經費肆佰參拾參萬元整籌建衛生大樓;承蒙駐軍一一○五部隊協助規劃設計,并支援兵工協建,歷時五月竣工。念哉關懷之意與駐軍官兵日以繼夜施工之辛勞,謹誌文申謝。
連江縣東引鄉第四屆鄉長 陳寶銘 謹誌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吉日
連江縣東引鄉圖書館落成誌
本縣為響應政府推動書香社會政策,落實「鄉鄉有圖書館」之目標,爰以教育部專案補助經費壹仟萬元興建東引鄉圖書館乙座,委由韓興興建築師設計得標,由家祥營造廠承建,歷時壹年竣工,願我鄉親重視文化資產,善加運用閱讀場所,培養讀書風氣,進而樹立純潔、祥和、守法、繁榮環境,謹藉落成勒石以誌。
連江縣縣長 曹常順 謹識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吉日
東湧日報社落成紀念
民國卅八年共匪叛亂,大陸沈淪,本軍游擊健兒,活躍於江浙粵閩沿海,即發行小型油印刊物,迨至民國四十六年雙十節,軍報社正式成立,定本報為「神鷹報
」、民國四十九年更名為「東湧報 」、民國五十四年,採取打字印行以迄於今。
歲月如流,本報自四十六年創刊起,倏忽廿餘年,其成長過程可謂從無到有,由少到大,先簡陋而漸規模,其間歷任領導者與工作同仁篳路藍縷、銳意革新之精神,於此可見而有功民心士氣與對匪文化作戰,固不殆言矣。
今日之時代,為一日千里,不進則退之時代。為加強戰地軍民文教,展開對匪心戰,倡導新文藝運動及文化復興,乃決心改版、擴版、增大發行。幸蒙獅子會中華民國總會贈送全部鉛印印刷機器。並集兵工整建本報社新址,落成之日為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二月一日,特為文以誌,用示述往,感謝及激勉之意。
指揮官 郭連城 謹撰
東引發電二廠碑
建廠經費:新臺幣壹仟柒佰萬元
裝機容量:280 KW 機三部計840 KW
施工部隊:工兵五一七營第三連
完工日期: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一日
東引發電三廠碑
東引發電三廠興建乃為提昇戰備並兼顧地方建設,自七十七年五月開工,迄七十九年七月竣工,其間台電公司負責工程設計監造,駐軍官兵負責施工,克服萬難,歷時兩載餘,終底於成。
欣逢 李總統登輝先生蒞臨防區巡視,恭請 總統按鈕啟用,自此將東引地區電力品質帶入一個嶄新紀元,防區全體軍民對
總統關懷之情深為感念,特為文紀念。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八月十日
東引大我國中落成誌
為實踐 總統號召,推行九年國民教育,便於戰地學子就讀,特由地區自籌財源,支援人力物力,掀起一人一磚建校運動,承各級長官鼓勵有加,關懷備至,經干城部隊全體官兵櫛風沐雨,趕工興建,計歷時半載,慶大廈落成,爰略銘誌,俾資永念。
指揮官陸軍中將 張兆驄 謹誌
中華民國五十九年九月一日
東引國民中小學涵藝樓落成誌
本校為推展資訊科技教育,實施職業陶冶,充實生活知能,爰擘劃興建涵藝樓,計總工程費貳佰零捌萬元,承蒙教育部撥專款壹佰陸拾壹萬元,後蒙反共救國軍指揮部特加撥補助肆拾柒萬元,並支援兵工協建,施工官兵櫛風沐雨,歷時六閱月而竣工,斯樓落成,嘉惠學子無既,念哉德意,謹勒碑以誌。
連江縣立東引國民中小學 校長 何劍飛 謹誌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東引國民中小學教師宿舍落成誌
本宿舍係教育部補助新臺幣四十六萬八仟三佰八十元,並請步兵第六大隊第三隊兵工協建,歷時三月竣工。教師感戴之餘,謹勒碑以誌。
東引國民中小學 校長 林國淦 謹誌
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九月卅日
烈女義坑記
清末光緒年間,政綱失常,天下大亂,盜匪起於東南,轉掠沿海諸島,焚燒里舍,劫擄民船。一日賊寇出海掠奪漁船殺害其主人,奪一女子,歸至島上。美姿儀,不詳其姓氏,賊首悅其色,欲玷污之,堅拒不從。賊雖百般誘說,仍不為所動。賊怒,乃以刃加其頸,勃然曰:「
從我生,逆我死」,烈女叱曰:「 我良家女,死不受辱」,賊知不可屈,乃幽之囚室,絕其飲食。歷數日,俟守者稍懈,潛逃而出,至海濱懸崖,西望慟哭,自投崖下而死。東湧良民感其節烈,名其崖曰:「烈女義坑」,以誌其事。
反共救國軍指揮部 敬誌
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一日
連江縣警察局東引分駐所大樓落成略誌
東引島位於馬祖列島之最北端,位居軍事要衝,屏障台澎,民國六十年成立警察分駐所,負責島內治安維護任務,由於地處偏隅,設施簡陋,辦公廳舍闕如,往昔借用東引鄉公所房舍辦公,狹窄侷促,員警離鄉背井生活艱苦,辦公、住所及休閒環境均待改善。
為照顧基層員警,提昇工作士氣,承連江縣政府提供用地,經前胡局長意剛規劃爭取,八十四年度獲警政署核撥新台幣玖佰伍拾萬元正,興建東引分駐所,委請韓興興建築事務所設計監造,於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開工,由家祥營造有限公司承造,費時二七○日歷天始竟全功,樓宇宏偉,外觀內涵,具見匠心,且矗立鄉治中心,環境稱優。
念斯樓之興建,衷心感謝內政部警政署盧前署長毓鈞、顏署長世錫大力支持,臨此大樓落成,緬懷各級長官照顧員警之德澤及締造之艱辛,爰簡述數語,期為同仁淬勵奮發,共維轄區治安。
局長 林清桓謹誌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
白馬尊王廟周邊景觀工程碑誌
東引鄉白馬尊王廟歷史久遠,不僅是民間信仰中心,亦能彰顯東引地方文化特色。此次拓展美化廟宇周圍亦有助長觀光景點,今冬蒙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廖源隆先生欣然撥款貳佰肆拾萬圓,並規劃施工改善廟宇周邊景觀,使巍峨廟貌更為壯觀瑰麗,氣象一新。感戴之餘,用綴數語,以誌永久。
東引鄉廟產委員會 謹識
中華民國九十年歲次辛巳葭月
林日福鄉長碑誌
林故鄉長日福先生為本鄉第五、六屆民選鄉長,福建省長樂縣人,歷任村長、鄉民代表、縣議員等公職。先生為人謙和、樂善好施、平易近人且素孚眾望。於鄉長任內積極擘畫地方建設,推動觀光發展,鼓勵民間投資及編纂鄉誌等工作不遺餘力,政績卓著。惟憾者,先生正當英年之際,竟積勞成疾,驟然離世,為念其對鄉梓之貢獻,爰建碑追憶,勒石為誌。
東引鄉公所 謹識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元月
體育館碑誌
東引鄉四面環海,每年10至2月季風強勁不宜室外運動,軍民期盼,興建室內運動場所。經過兩任鄉長林日福先生及陳寶銘先生的積極努力及爭取經費並承駐軍兵力協建,先後完成主體工程及室內改善工程,爰略銘誌,俾資永念。
東引鄉公所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二月
海岸巡防署東引分隊暨中柱漁港安檢所辦公大樓落成誌
本署海洋巡防總局第十(馬祖)海巡隊東引分隊暨海岸巡防總局北部地區巡防局中柱漁港安檢所,成立初期係使用簡陋狹窄之廳舍,幸蒙陳縣長雪生、曹立委爾忠鼎力協助撥用土地及爭取預算,新建廳舍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廳舍建築為地上三層,樓地板面積550坪,總工程費計4千391萬元,由吳坤霖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積家營造工程有限公司承造,自95年12月5日動土興工,至97年10月10日竣工並取得使用執照。廳舍依山面海,矗立中柱,地標醒目,鎮守中疆。茲值落成啟用之際,為感念各界協助,更期勉本署同仁應堅守崗位,為馬祖海域治安,群策群力,確保我國海域安全與海洋權益,特為誌以為之慶。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署長 王進旺 謹識
中華民國97年11月吉日
文康中心落成誌
國防部部長高上將秉承 蔣院長「全心照顧官兵生活」之德意,於民國六十四年六月蒞引視察之際,撥贈新台幣貳佰萬元,興建文康大樓充實設施,以供官兵休閒,藉以砥礪忠義節操,培養無形戰力,防區指揮部奉命後,積極策劃興建,時經年餘,於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廿八日竣工,為仰體長官厚德,感念官兵辛勤,特立石以誌。
指揮官陸軍中將涂遂恭撰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元月一日
最後異動時間:2024/11/28 上午 10:05:14
鄉長信箱:dongyin77205@yahoo.com.tw (0836)76308 (0836)77281
網頁更新時間:2025-01-24
地 址:連江縣(馬祖)東引鄉中柳村121號
Google map 鄉公所位置圖
連江縣東引鄉公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21 dongyin Township Administration,Mats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