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此為回最上方的控制,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至中央區塊 至網站導覽
x
動畫海浪
燕鷗
燕鷗
燕鷗

:::

遊程內容

  • 轉寄
  • 列印
  • facebook
點閱數:16

北疆飛羽

東引地區到民國100年2月為止,已被發現的鳥類多達248種,名列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的鳥種達34種。其中夏季常見的白眉燕鷗和蒼燕鷗兩種鷗科鳥類,為第二級之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至於黑尾鷗的繁殖紀錄更是全國獨一無二,珍貴無比,就目前所知,本鄉應是黑尾鷗全球最南的繁殖地。此外,一些稀有鳥類如大水薙鳥、穴鳥、短尾水薙鳥、丹氏鷺鶿、黑頸鷺鶿、唐白鷺、麻鷺、紅隼、鴛鴦、臘嘴雀、小桑鳲、紅喉潛鳥、藍磯鶇、戴勝等,也在本鄉發現牠們的蹤跡。


鷗科鳥類簡介
  1. 黑尾鷗 ▲黑尾鷗(林利中攝) 成鳥身長47公分,普遍冬候鳥及局部夏候鳥。黑尾鷗嗜食白帶魚等魚蝦類食物,雄鳥體型較雌鳥大,嘴黃色、尖端紅色、兩色間雜有黑斑,腳黃色,背部深鼠灰色,尾羽末端黑色,餘為白色。繁殖族群於每年4月底至5月初到來,隨即展開求偶繁殖行為,1窩生3個蛋,6月到8月繁殖數量達到頂峰,大約8、9月成群飛離東引,安東坑道口是最佳的賞鷗地點。

    冬季期間,黑尾鷗約在農曆年前後飛抵,多數在中柱港活動、覓食,約3月底飛離東引。冬候鳥約只有數百隻,夏候鳥數量較多,高達數千隻。(圖/林利中攝)
  1. 白眉燕鷗 ▲白眉燕鷗(林利中攝) 成鳥身長36公分,夏候鳥,白色的眉線為其特徵。頭頂、背部、尾上覆羽為黑褐色,其餘為白色。6月初開始繁殖,喜將蛋下於草叢內,1窩生1個蛋,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是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內數量最大的燕鷗群,主要棲息於東引外海的雙子礁、芙蓉礁、獨角帽。(圖/林利中攝)
  1. 蒼燕鷗 ▲蒼燕鷗(林利中攝) 成鳥身長30公分,普遍夏候鳥,喜成對離群索居,食性單純,多以海面表層的小魚為食物。嘴、腳黑色,眉線,眼後至後頭為黑色,背部淡水藍色,餘為雪白色,數量較少,名列第二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蒼燕鷗6月開始求偶、繁殖,繁殖季初期胸前為淡玫瑰,產卵於砂礫堆中,1窩生2至3個蛋,7月底幼鳥成熟,8月下旬,親鳥帶領成熟的幼鳥向南飛行。主要棲息於雙子礁、芙蓉礁、獨角帽,沿岸礁岩亦有繁殖記錄。(圖/林利中攝)


賞鳥路線
  1. 中柱港:位於東引鄉南區,為東引對外門戶,春秋時節鳥況甚佳,港口附近可見猛禽、鷗科、翠鳥科、燕科、鶺鴒科等鳥類,夏冬時節,港區常見大批黑尾鷗,成群在港區海域覓食的身影。
  2. 獅子村:位於燕秀澳上方,地勢低平,為本鄉農業生產之重要地區,耕地面積約5公頃,其間鷺科、鶯亞科、鶇亞科、秧雞、雁鴨等極為常見,耕地上方東引苗圃一帶,為本鄉樹林最多之處,鳥況極佳,猛禽科、雨燕科、燕科、雀科、鴟鴞科、鶯亞科、鳩鴿科、鶇亞科等鳥類均為常客。
  3. 東湧水庫:東湧水庫為本鄉最大水庫,位處綜合運動場下方,水庫面積約1公頃,由運動場走向水庫的路上,空曠草地上可見鶺鴒科、鷺科等鳥類棲息,水庫內則常見雁鴨科、鷺科、魚狗、秧雞等鳥類,水庫周遭林木成蔭處,是觀察猛禽科、鶯亞科、鶇亞科、鶲亞科等鳥類的好去處。
  4. 安東坑道:安東坑道位於東引指揮部旁,坑道共有8個對外洞口,洞口外的岩壁為夏季時節,黑尾鷗築巢育雛的重要地點,每逢繁殖季節來臨,黑尾鷗會群聚在此,愛鳥人士可近距離觀察牠們的生活習性及樣貌,是最佳的觀賞地點,每年固定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探訪。
東湧水庫


top